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头雁领航兴产业,校地共育攀“滇”峰
发布时间:2025年03月28日发布者:汪颖点击次数:

为贯彻导师帮扶,增进产业间的交流互动,整合产业资源,全力助推云南“头雁”产业迈向新高度,320日-3月25日华中农业大学“头雁”导师团队奔赴云南红河、文山地区,开展导师帮扶实地指导工作。期间,在红河州举办了云南“头雁”滇峰论坛活动,为产业发展搭建起重要的交流平台。

“滇”峰论坛现场

3月21日,云南“头雁”滇峰论坛活动在红河州农广校举办。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教授伊华林、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王学奎,农文旅专家荣振环,红河州农广校校长袁雪波、副校长杨建明等专家老师出席,教育培训学院葛全胜主持论坛,来自红河、文山近三十名头雁学员参加活动。

葛全胜对红河州农广校对“头雁”培育各项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,对“头雁”校友们的到来表示欢迎。他回顾2023年以来,学校与云南“头雁”学员携手共进、双向奔赴的难忘经历,并为23级“头雁”学员颁发结业证书。他鼓励24级学员能够以积极主动的姿态,加强与导师之间的紧密联系,主动出击对接各方资源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,结合在培育过程中积累的知识、技能与宝贵经验,投身云南乡村产业振兴事业。

为2023年“头雁”学员颁发结业证书

红河州农广校校长袁雪波对华中农业大学导师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,对过去两年中学校在“头雁”培育中的成绩表示肯定,也对“头雁”学员的努力与进步表示赞许。围绕校地协作,袁校长提出,校地双方应进一步强化合作,整合资源,为推动“头雁”产业发展搭建更为坚实的平台。学员更要加强沟通,主动破圈、携手共进,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各类平台,通过优势互补实现抱团发展,以实实在在的行动,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增收致富,为乡村发展汇聚起“头雁”力量。

专业导师分享

随后,伊华林教授围绕《果业高质量发展理念》、荣振环老师围绕《休闲农业盈利模式打造》、王学奎教授围绕《林下药材种植》作了专题辅导报告。老师们紧密结合云南农业特点,结合云南产业发展案例,深入浅出进行讲解。“头雁”同学们也积极向导师们介绍自己的产业,并就产业发展与导师们探讨,导师们由点及面为“头雁”们一一解答。

“头雁”学员分享

活动合影

活动结束后,导师们深入一线,赴红河、文山各地区,聚焦技术难点,围绕产业高质量发展,现场把脉问诊,解决产业发展的现实问题。

伊华林教授先后深入蒙自、个旧、建水等地,对“头雁”项目学员的枇杷、甜柿、蓝莓、柑橘等基地考察走访。伊老师对学员扎根乡土、专注产业发展的实干精神给予高度评价,充分肯定其在果园规划、树冠管理、负载调控等关键环节展现的专业素养。伊老师现场演示“因树修剪、平衡施肥”核心技术,手把手指导学员构建“通风透光、立体结果”的现代化树冠结构。针对水果产业升级需求,提出要打造区域公用品牌提升溢价,延伸果酒、冻干等深加工链条,通过标准化生产、电商化营销、集群化发展,推动云南水果挺进高端市场,走出一条“专精特新”的乡村振兴之路。

伊华林老师走访

荣振环老师依托其深耕农文旅融合领域的实践经验,为项目发展开出精准良方。在实地走访中,荣老师考察基地资源禀赋与运营现状,对标现有案例,强调了小场景、小节点的创意打造在农文旅发展中的重要地位。他建议学员们,要依托自身和基地现有优势,以“爆品思维”破局,通过单点突破激活全域资源,丰富产品形态、丰富互动体验、融入文化元素,以爆品为引擎,带动三产融合,形成“一产根基稳固、二产加工增值、三产体验溢价”的闭环,同时做好品牌IP打造,实现流量转换。

荣振环老师走访

王学奎教授辗转文山、红河多地,对“头雁”学员的创新创业精神给予高度评价,既充分肯定学员在中草药品种选育、品质把控及市场定位方面的精准研判能力,又注重尊重学员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构想。针对学员们提出的种植技术瓶颈、病虫害防治效能不足、初加工技术迭代需求及市场竞争压力等实操难题,王老师通过剖析行业经典案例启发思维,系统传授前沿技术,建议学员专注核心品种精耕细作,严控扩张节奏,以专业化、精品化策略掌握市场主动权,同时积极引荐适生新品种,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。

王学奎老师走访

此次“头雁领航产业兴,校地共育攀‘滇’峰”活动圆满落幕,不仅为云南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,也彰显了校地合作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。未来,华中农业大学“头雁”导师团队还将陆续云南各地开展实地指导,为助力“头雁”发展、推进农业现代化、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。

(通讯员:程姚,审核人:葛全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