工作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工作动态 > 正文
“裕融讲堂”第二十二期水稻专场:探索机收再生稻发展新路径
发布时间:2025年04月14日发布者:汪颖点击次数:

4月11日上午,由我校主办的“裕融讲堂”第二十二期水稻专场线上公开课顺利举行。学校植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彭少兵教授以“中国机收再生稻的发展:政策、技术与未来”为题,为“头雁”学员带来现代农业技术云端盛宴。

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战略基点上,再生稻种植技术作为“藏粮于技”的重要实践载体,其标准化生产体系的建立与推广尤为重要。彭少兵教授开篇点明发展再生稻的重要意义,强调其作为推动水稻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,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具有深远价值。

主题分享中,彭教授阐述了机收再生稻的发展历程,着重讲解了机收再生稻研究中的六项核心技术,涵盖品种研发、装备优化、温光资源高效利用、土壤硬度调控、肥料精准施用以及留桩高度优化等。同时,他分享了当下最新的种植模式,诸如河南信阳的头季(饲料)+再生季(谷)模式、江西的再生稻+香芋模式以及湖北蕲春的再生稻+饲料油菜模式等。此外,还介绍了机收再生稻的示范推广与宣传工作进展,近年来机收再生稻在各省的种植情况。针对未来发展,他建议加强机收再生稻关键栽培技术研发,加大机收再生稻专用品种培育的力度,完善相关补贴政策,对农民开展技术培训等。

在互动环节,在线的“头雁”学员积极参与,并提出“皖南适栽品种有哪些?”“再生稻与双季稻有什么区别?”等实际问题,彭教授一一回应了相关问题。特别向“头雁”学员强调新技术推广应遵循“试验示范先行”原则,建议农户采取“小面积试种—技术验证—大规模种植”的科学路径。

“裕融讲堂”系列公开课已形成“专家主讲+在线指导帮扶”的特色模式,累计超10万人次参与线上学习,成为学校常态化指导帮扶“头雁”学员的重要载体。

(通讯员:汪颖,审核人:王景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