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月28日上午,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,1670名全国劳动模范和756名全国先进工作者受到表彰。华中农业大学“头雁”学员也传来了喜讯,有4名学员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。其中,田淑娴和田习姣为学校22年、23年湖北“头雁”项目学员,廖其智和黄松江为学校22年、23年广西“头雁”项目学员。
田淑娴:硕士“新农人”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

田淑娴,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,湖北省第十二届党代表,湖北省赤壁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研究员、赤壁市娴子生态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。曾荣获“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”“湖北青年五四奖章”“湖北省巾帼建功标兵”等荣誉。被评为2024有影响力的《中国妇女》时代人物。硕士毕业后,田淑娴返乡投身农业。她探索农田信息化改造,以科学管理提升土地产值。成立娴子生态种养植专业合作社,采用科学生态养殖理念,打造养殖池高效菌-藻-虾-鸭-稻生态系统。以菌治菌,生产优质农产品,将互联网和现代农业结合起来,让优质产品直连消费者,致力于用科技帮助乡亲们增收致富。目前,合作社已建成多个专业实验室、微生物培养室与生态稻虾鸭基地,社员达200多人,成为当地农业实训基地,年培训农户超千名。田淑娴带领着乡亲响应绿色低碳发展号召,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,共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。
田习姣:“三膜覆盖栽培法”育成百果园

田习姣是仙桃市心怡家庭农场创始人,作为扎根农业25年的“新农人”代表,她下岗后承包撂荒地开启果农生涯,历经多次失败后专攻葡萄种植,首创“三膜覆盖栽培法”突破地域种植瓶颈。她以科技赋能传统农业,引进智能水肥系统、创建创新工作室,打造集采摘、观光、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农场,带动周边建成21个特色农庄,累计为500余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,帮助5户贫困户年均增收2万元。作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、湖北省劳动模范,她将“弱娇女”练成“土专家”,把葡萄园变成“百果园”,用绿色种植技术在江汉平原谱写出乡村振兴的动人篇章。
廖其智:用本土产业“小杠杆”撬动乡村振兴“大发展”

廖其智是现任钟山县公安镇廖屋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。2024年,入选全国农机使用一线“土专家”名录、获“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”等荣誉。5年前,在钟山县总工会牵线搭桥下,时任大连塘村党支部书记的廖其智与公司合作,建成80亩育苗大棚。他推动土地流转,巧用承包、互换、入股等方式盘活田地,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园,因地制宜种植马蹄,收获喜人成果。此后,廖其智不断探索,打破传统单一种植模式,带领村民发展韭菜苔培育、烤烟育苗、蔬菜大棚种植等特色产业,实现土地用养结合与轮番耕种,提升经济效益,构建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。作为劳动模范,他发挥“领头雁”作用,成立生产合作社,壮大村集体经济,在乡村振兴的田野上绘就奋斗致富新画卷。
黄松江:绿色养殖与生态环保公益并行的鱼花大王

黄松江是广西桂平市江口镇松江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,自治区十四届人大代表,获“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先进个人”荣誉。黄松江凭借当地资源与现代科技,大力发展设施农业,打造高端鱼花繁育基地,年产鱼花千万尾。他秉持诚信经营原则,赢得客户信赖,带动600户农户养鱼致富,为乡亲们带来可观的经济收益,增收480多万元。黄松江还热心公益,为100多所学校和1000多名中小学生提供超500万元物资支持,捐赠环保设施、资助环保项目,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做出积极贡献。近5年来,他所带领的团队深度参与贵港市“河·你同行”志愿服务品牌活动先后带动15000名志愿者参加,引领贵港市生态环境治理,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
自1950年至2020年,党和国家先后召开了16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,累计表彰先进个人33708人次。这些闪耀的数字背后,是无数劳动者用汗水浇灌理想、以奋斗书写传奇的壮丽篇章。今年是第17次评选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,也正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,这是一场跨越百年的精神传承,激励着广大劳动者在新征程中风雨无阻、开拓前进,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。
劳动最光荣!向所有荣获表彰者致敬!
(通讯员:汪颖,审核人:王景伟)